发布时间:2011-08-17 10:07 来源:中国军网记者频道 作者:俞嘉 记者 王瑶
记者:原子弹已经试验成功,为什么还要进行两弹结合试验?
张其彬:1964年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但很多西方国家不以为然,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运输方式,原子弹的威慑力就无从谈起,而在当时最佳的运输方式就是两弹结合。周总理说得很贴切:“原子弹我们造出来了,但是我们没有运载它的工具,就好像造出了子弹却没有击发它的手枪。”
记者: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?
张其彬:发射前几分钟,高震亚为每个人佩戴毛主席像章,大家不约而同地发誓:坚决完成党中央、毛主席交给的任务!上午9时,核导弹起飞后,控制室里安静极了,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出,直到弹着区传来成功的消息。那一刻真高兴啊!大家都哭了。
记者:进到地下控制室,有可能“壮士一去不复还”,您心中有什么感受?
张其彬:搞试验就少不了风险,我们7个人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颜振清的女儿刚出生,他专门跑回去抱了抱,还给妻子洗了几件衣服。进入地下控制室后,大家都是一个念头:死就死在阵地上,埋就埋在导弹旁!
记者:您们的事迹直到40年后才被披露,这是否意味着很多荣誉的缺失?
张其彬:搞导弹、原子弹是国家机密,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过,相信所有参加任务的人都是这么做的。事实上,能够参加这次任务,本身就是极高的荣誉。当时包括司令员李福泽在内,许多人争着抢着要上阵地,但条件不允许。我能够成为“七勇士”的一员,亲手把核导弹送上天,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,感到非常骄傲。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。
记者:如今,两弹结合试验阵地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来这里瞻仰。
张其彬:这是历史的必然。两弹结合试验阵地仅使用过一次,但它却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。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像火炬一样代代传承,这正是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源泉。
责任编辑:记者部网络组
【上一篇文章】上士杨勇:像个“上将军”
【相关文章】